期刊简介
本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全国性医学学术期刊,创刊于1981年,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报导内容包括各有关学科(内、外、妇、儿、神经等)疾病导致的急危重病单一脏器或多个脏器、系统功能损害或衰竭的发病机制的基础实验研究、临床救治方法研究及救治经验。主要栏目有论著、述评、讲座、临床研究、经验交流、专家笔谈、病例报告等。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首页>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2-1949
- 国内刊号:23-120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临床医学与特种医学中文核心期刊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经颈内静脉漂浮导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在心内科急救中的应用
郑志虹;翁志远;张晶;张艳铭
关键词:颈内静脉, 漂浮导管, 床旁, 临时心脏起搏, 内科急救, 临时起搏电极, 缓慢性心律失常, 多脏器功能衰竭, 胸锁乳突肌,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起搏电压, 脉冲信号, 电极导管, 鞘管, 急性心肌梗死, 骨头, 资料与方法, 心电示波器, 示波器显示, 重危患者
摘要:我院自1998年以来为抢救致命性缓慢性心律失常及/或合并其它脏器功能衰竭,药物治疗无效的重危患者26人次,采用漂浮起搏电极导管,经皮穿刺右侧颈内静脉进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取得十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26例患者,男18例、女8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11例,心肌病4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例,药物中毒2例,风心病心衰2例,原因不明的显著缓慢性心律失常2例.心律失常类型:Ⅲ°AVB10例,严重窦缓9例,慢-快综合征3例,窦性停搏4例.全部病人均取右侧颈内静脉穿刺,即自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锁骨头和锁骨形成的三角区顶端刺入,针头指向骶骨尾并向外侧,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内缘平行,对着同侧乳头,使穿刺针与额平面呈30~45°角,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送入6F动脉穿刺鞘管,沿鞘管外鞘送入5F漂浮起搏电极导管,将导管送入15 cm左右时,将导管末端与临时起搏电极正、负极相联接并开启起搏器(预先将起搏电压调至3 V,起搏频率调至70 ppm,感知灵敏度1.0 mv),同时将起搏电极球囊充普通空气1 ml后关闭气阀.缓慢推送导管,同时观察体表心电示波器电信号,当示波器显示电脉冲信号后出现P波时,说明电极头端在右心房.再推送导管15~20 cm,并缓慢调整电极推送的角度,当看到偶发室早,短阵室速(此时回撤导管少许可自动终止),或电脉冲信号后出现确切的QRS波群时,说明电极已就位于右心室,此时可将放气阀打开,导管头端即可与心内膜更为确切地接触.此时可稍移动电极方向或略推送导管,测定起搏阈值并将起搏电压调至阈值之2倍后,观察起搏效果确切后,并观察QRS波群后ST段略有抬高,一般达0.2~0.3 mv,即可缝扎固定动脉鞘管于颈部皮肤上,同时固定外导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