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全国性医学学术期刊,创刊于1981年,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报导内容包括各有关学科(内、外、妇、儿、神经等)疾病导致的急危重病单一脏器或多个脏器、系统功能损害或衰竭的发病机制的基础实验研究、临床救治方法研究及救治经验。主要栏目有论著、述评、讲座、临床研究、经验交流、专家笔谈、病例报告等。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2-19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3-1201/R

邮发代号: 14-7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黑龙江

出版地区 黑龙江

订购价格 244.00

杂志荣誉 临床医学与特种医学中文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2-1949
  • 国内刊号:23-120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临床医学与特种医学中文核心期刊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06年第10期文章
  • 急性甲哌鎓中毒48例救治临床总结

    在种植棉花过程中,棉农为矮化植株,提高挂果率,广泛使用和储备甲哌鎓.近年来,人们误服或自服甲哌鎓造成急性中毒甚至死亡的现象明显增加,现将我院2002-01~2006-03收治的48例急性甲哌鎓中毒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黄骥;欧阳娟;阳军 刊期: 2006- 10

  • 创伤性休克的液体超负荷分析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发生液体超负荷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存活时间超过24h的28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对休克纠正后出现全身性水肿患者进行分析,比较存活与死亡患者在伤后第1~8天的液体出入量.结果28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中,出现水肿者262例(91.6%),存活232例(88.5%),死亡30例(11.5%).死亡组的液体入量明显多于存活组(P<0.05),液体出量则显著少于存活组(P<0.05或......

    作者:朱义用;景炳文;卢锋;徐东升 刊期: 2006- 10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慢性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外周炎症反应的关系

    目的探讨慢性肺炎衣原体感染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外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G),并检测其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血中白细胞计数(WBC).结果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外周炎症指标高于对照组(P<0.01).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G阳性患者血清CRP水平、血沉、白细胞计数均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

    作者:王丽娟;石学明 刊期: 2006- 10

  • γ-羟基丁酸对脑出血的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评价γ-羟基丁酸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60例脑出血病例随机分为γ-羟基丁酸组及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脑出血常规治疗.γ-羟基丁酸组采用γ-羟基丁酸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2周.应用欧洲卒中评分评价临床神经功能情况,利用CT测卒中灶体积.结果γ-羟基丁酸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出血灶周围脑水肿体积明显减小.结论γ-羟基丁酸治疗脑出血有效,而且安......

    作者:郜旭;赵庆杰;吴秀萍 刊期: 2006- 10

  •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为评价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提供量化指标.方法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被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2例)和常温治疗组(23例),脑温分别控制在(34.2±0.2)℃和(36.9±0.3)℃.动态监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72、96h血中NSE变化,并于3个月后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患者血中NSE浓度在治......

    作者:池京洋;只达石;黄楹;黄慧玲;曹德晨;张晓东;张国哲 刊期: 2006- 10

  • 3189例次深静脉导管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深静脉导管送检标本的病原学特征及细菌耐药性.方法回顾分析2001-08~2006-05期间送检的3189例次深静脉导管标本的病原学结果及细菌耐药性.结果3189份标本中,病原学阳性471份(14.77%),共检出病原菌514株,G+菌、G-菌和真菌分别占42.41%、40.66%和16.93%.五种常见的病原菌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15.56%)、金黄色葡萄球菌(13.81%)、铜绿假单胞菌......

    作者:盛慧球;陈尔真;韩立中;倪语星 刊期: 2006- 10

  • 急性硬膜下血肿新型救治模式的建立及临床研究

    目的建立急性硬膜下血肿新型救治模式,探讨、评价该救治模式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唐都医院2003-01~2006-01采用新型救活模式治疗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35例,以2000-01~2002-12期间采用传统治疗方法的568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为对照,通过统计分析治疗效果、开颅手术量次、住院时间,评价该治疗模式的有效性.结果两种救治模式对轻型患者结果差异不大,新型救治模式对中型、重型患者减轻......

    作者:陆将;贺世明;王学廉;王伯良;曹义战;何保健;高国栋 刊期: 2006- 10

  • 静脉注射美托洛尔与直接PCI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早期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是否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及1a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方法216例成功行直接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美托洛尔组(每次5mg静推,多15mg,随后每天口服200mg;n=106)和非静脉美托洛尔组(n=110).观察发病1a内两组死亡率和MACE事件(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需住院的心力衰竭、再......

    作者:李琦;陈一文 刊期: 2006- 10

  • 含有机酸的阴离子间隙计算公式与酸碱平衡关系的研究

    目的通过建立含有机酸的阴离子间隙测定公式,研究该项指标在代谢性酸中毒的诊断价值.方法把原来只含有Na+、HCO3-、Cl-的阴离子间隙计算公式加上乳酸、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无机磷的计算公式,分别测定128例正常人及代谢性酸中毒患者104例阴离子间隙,并进行比较.结果使用公式AG4在诊断肾功不全代谢性酸中毒灵敏度为66.1%,使用AG1+AG2诊断酮症酸中毒灵敏度为93.7%,使用AG3诊断乳酸性......

    作者:于永光;郭欣;赵文凤;桑卓琦 刊期: 2006- 10

  • 动物模型在脓毒症研究中的意义

    脓毒症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到炎症、感染、免疫、内皮及凝血功能等一系列问题,致使临床医治困难,死亡率居高不下.为了研究脓毒症的发病过程,并对相关药物进行试验,研究人员建立了多种动物模型.但这些模型能否忠实的复制出了临床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呢?本综述复习文献后发现,目前使用的动物模型未能忠实再现人类疾病的演变过程.动物模型的改进与脓毒症本质进一步的深入认识,将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作者:高晓刚;陈德昌 刊期: 2006- 10